曾经,时光匆匆如流水,
站在岸边的老人望着河水奔流的方向,
低下头看着手中的担子,
这担子里装的是他的剧团,一个人的剧团。
而今,时光匆匆如流水,
站在岸边的老人还是不愿放下手中的担子,
他又一次看着河水奔流的方向,
又一次扛起担子,转过身,逆流而上,
扛在肩上的,是一辈子的手艺,是千里路的漂泊,
扛在肩上的,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剧团,而这个剧团终于不再孤单。
---田苗
7月4日,由国家图书馆、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图讲坛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孤独的剧团,不再孤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湖南专场”主题活动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活动聚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全方位展现这一古老非遗的传承故事与独特魅力。
展开剩余76%上午,邵阳布袋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唐清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覃雄生在“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现场带来了精彩演出。尽管夏日炎炎,但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大家围聚在小小的戏台周围,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场非遗盛宴。三位传承人坐在布袋戏台的帷幔里,手脚口舌并用,木偶在他们的操控在空中翻飞、跳跃,活灵活现地演绎着故事。铿锵的锣鼓声、抑扬顿挫的唱腔、生动的口技,配合着栩栩如生的木偶表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与喝彩。
下午的讲座在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的播放中拉开帷幕。这部历经67个月精心制作完成的纪录片,跟踪记录了刘永安老人的故事,完整展现了刘永安坚守家传手艺的艺术人生,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他对这门技艺的执着与热爱。
随后,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中心主任叶伟平上台,分享了湖南非遗保护工作现状。他提到,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一直致力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目前已记录103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邵阳布袋戏刘永安项目等9项在国家已验收的项目中获评优秀,充分体现了湖南在非遗数字化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交流分享环节,刘永安分享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与布袋戏相伴的经历。他回忆起学艺时的艰苦岁月,感慨万千,同时也表达了对布袋戏传承的担忧,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够关注和学习这门古老技艺。刘永安的孙子刘宇作为纪录片主角之一也来到现场,讲述了自己从小受爷爷熏陶,接触和学习布袋戏的过程,展现了新一代对非遗传承的热情与担当。邵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邓飞分享了近年来当地对邵阳布袋戏采取的多项保护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纪录片导演吴晓丹回顾和讲述了近十年来记录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故事与体会。从前期策划到深入田野调查,再到拍摄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突破,让大家了解到非遗记录工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最后,“木偶戏(邵阳布袋戏) - 刘永安”项目负责人钟妍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邵阳布袋戏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湖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非遗保护与传承,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非遗爱好者前来参与,现场互动热烈。一位观众激动地说:“以前只是听说过邵阳布袋戏,今天亲眼看到表演,真的很神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背后的故事,真的太震撼了,希望这样的非遗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未来,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将深入贯彻文化思想,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深入推进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加强对记录成果的有效利用和传播,用非遗讲好湖南故事,为赓续湖湘文脉、续写时代华章做出新的贡献。
发布于:江西省杠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